我很喜欢南方城市,但是我却很少去过南方,但北方也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其中之一就是四季分明。
入秋后的北京天气马上就会凉起来,早出晚归的人会披上厚衣服。
叶子很快会变黄,天色会逐渐高起来。空气也逐渐会让你的鼻子感觉到干爽,没有丝毫水气。
四季的变化分明会潜移默化的给人的生命轨迹中填上很多仪式感的东西。
朱自清的刚睡醒的软绵绵的春天,潜藏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的梁衡的夏季,潭柘寺秋高气爽的北平郁达夫的钟声,还有冬天百草园里面的捕鸟的周树人的小柱筛。
四季分明会让人多了很多阶段性的感悟和仪式感。入春了,便是新的一年的奋斗,而入秋,也预示着这一年的阳光剩下走到了尽头。
人会记得换季的时候添上衣服,会记得关掉空调,会对曾经课本里很多很多的东西感同身受。上次听潭柘寺的钟声,还是七年前的夏季,那时候眼角还没有什么皱纹。但至今怀念起来,仍然感慨万分。
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值得铭记的时刻,你曾经在书里看过的东西,怀念过的东西,憧憬过的东西,只要你努力奋斗,在以后的人生里或早或晚的都会遇到。
你会慢慢有自己的家,体会到当年《我爱我家》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温馨和琐碎。
你会慢慢有自己的感情,体会到当年看《飘》时候的憧憬和愤懑。
你会慢慢去了你想去的景点,去体会到当年电视里和书本里才有过的东西。
你会慢慢的接触这个残忍又有趣的社会,去找到曾经你看不懂的那些书那些文章里秘而不宣的情感。
探索人生是很有趣的事情啊,真的很有趣,就像是一场宏大的旅程,一场没有结尾的沙盒游戏,但再宏大的沙盒游戏,也是程序编辑出来的,而人生这场探索旅程,却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种种人类还在探索路上的东西构筑出来的。
我们知道来路,却不知道归途。父母目送你离开家乡接触社会,但余下的路大部分人只能自己走,幸着,找到一个人一起走下去,淡者,一个人扛着孤独继续探索下去。
人生有太多太多可能,千万不要把规划规划到五年之后。做好这五年的事情,顺势而为才能赢得一切。
人确实是需要一点变化的仪式感的。有了一些仪式感会让生活被动的产生一切值得铭记的东西。升职加薪如此,大学期末考试如此,大约在冬季,也大抵如此。
所以北方重官僚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就如同古代帝王一直等待每一年冬季的瑞雪一样。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权威,也是一种周期。
人生有春夏秋冬,人生有很多个阶段,人生也有生老病死。往远了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有梦想,肯奋斗,能活着,再想的多一些,尽自己能力实现的多一些,给下一代留下一定的可奋斗的基础,便也不枉此生。
四个季度,一个年周期,四年,一个大学毕业周期,12年,一个生肖周期。60年便是一个甲子周期,也就是一个经济从恢复到繁荣到衰退的大周期。在周期面前,在岁月面前,人是要懂得敬畏的。所以很多宏观经济研究学家无论如何分析,心中一定是对周期有敬畏之心的。
周金涛在他作品里说了一个很玄的事情,就是太阳黑子运动的周期冥冥之中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非常像,非常类似,并且几乎可以预测未来。
我们是没法选择生活在哪个周期里的,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正是定位的年纪(25到35)正好落在了一个甲子周期里的衰退期,你羡慕那些十年前赶上了繁荣周期的25到35的人,就是大部分人必然的宿命。
衰退期就有衰退期的玩法,衰退期也有衰退期的问题。周期叠加上国际间的博弈,宏观到微观的影响下,我们必须有自己更好的选择。
可能转变思路,对很多人来说需要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才能感受到。秋天可能还没有那么冷,但冬天到了大家肉体一定会感受到。就像出生在冬季的孩子本身就会带有一种暗淡的性格一样。
既然最好的年纪里没赶上最好的光景,那就好好努力做到自己的极限,然后等下一个春天就好了。如果等不到下一个春天,那么这一辈子基本就过去了。而且如果真的没有下一个春天,那么这个世界会人造出几个春天出来的。
当然,是布拉格之春。
说多了。我站在哪里看着每天的日夜更替,我明白,那是历史的声音,也是四季的时间,更是人生的叠加。
让自己的人生厚重一些,人生会更有趣。
南方有点潮 北方有点干
中原怎么说
永远的神yyds